三個月航海記
大家好,我是延安職業(yè)技術學院25屆航海畢業(yè)生楊一龍,目前就職于天津市惠通海員管理服務有限公司,在泰昌輪上任職甲板實習生一職。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初次上船的體驗和感受。

一、從“暈船的慌張”
到“與海共生”的從容
剛踏上船的那幾天,大海給我的“見面禮”是持續(xù)的搖晃——走在走廊里像踩在棉花上,連吃飯都得扶著桌子,夜里聽著海浪拍船的聲音,總擔心自己會被“晃”到海里去。海浪像是故意給我這個“陸地生物”下馬威——船身輕微的起伏都能讓胃里翻江倒海,連看儀表盤都覺得在轉(zhuǎn)。但現(xiàn)在我再站在甲板上,海風裹著咸濕的氣息撲過來時,反而能分清是漲潮前的“溫柔風”還是要變天的“較勁風”。

站在甲板上,最先被震撼的是視野——天和海在遠處連成一條線,沒有盡頭的藍鋪展開來,云朵像被風吹散的棉花糖,低低地懸在頭頂,仿佛伸手就能摸到。船身輕微晃動時,一開始可能會有點暈,但適應后反而覺得像被大海輕輕搖晃著,很奇妙。

最驚喜的是海上的晨昏:清晨天沒亮就爬起來看日出,橘紅色的光把海面染成融化的糖漿,遠處的浪花像撒了一把碎鉆;傍晚收工后靠在欄桿上,夕陽把云層燒得通紅,將海面染成金紅色,連船的影子都在水里拉得老長。浪花翻涌時像碎掉的星星,那種壯闊感是在陸地上永遠體會不到的。夜里更有意思,沒有城市的光污染,抬頭就是鋪到天邊的星星,甚至能看到銀河橫跨在天上,偶爾還能看到流星,海浪拍打著船舷的聲音成了天然的背景音,安靜又治愈。那一刻覺得三個月前的“暈船陰影”早就被大海的浪漫沖沒了。

現(xiàn)在,我已經(jīng)能從船身的晃動里分辨出是平穩(wěn)的涌浪還是調(diào)皮的碎浪,站在甲板上時,海風裹著的咸濕氣息不再是“陌生的味道”,反而成了工作間隙的“解壓劑”。清晨看第一縷陽光把海面染成金箔,傍晚數(shù)著歸巢的海鳥掠過船尾,甚至連夜里被甲板上的腳步聲吵醒,探頭看到滿天繁星壓在海面上的樣子,都成了獨屬于海上的浪漫。原來在海上,時間好像過得很慢,又好像因為太專注于眼前的風景,不知不覺就溜走了。這種脫離陸地束縛、被大海包裹的感覺,大概就是航海最獨特的魅力吧。

三個月,我好像慢慢學會了和大?!跋嗵帯薄袎验煹臏厝?,也有需要敬畏的力量,而我們就在這種平衡里,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(jié)奏。
二、工作
嚴謹里藏著的“手把手”溫暖
船上的工作節(jié)奏像鐘表一樣準:每天的設備巡檢、數(shù)據(jù)記錄、航線核對,前輩們總說“海上無小事,一毫米的誤差都可能出大問題”。一開始我總是手忙腳亂,記不住繁雜的操作流程,師傅們卻從沒不耐煩。

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值夜班,他說:“你們學生來這兒,就是來學本事的,犯錯不可怕,怕的是不敢學?!贝系墓ぷ鲝牟皇恰皢未颡毝贰?。每天的工作流程里藏著前輩們十幾年的經(jīng)驗。
上個月有次緊急演練,船長說:“演練就是讓你們犯錯的,真遇到事,就知道該怎么應對了。”那一刻突然明白,船上的“嚴格”,其實都是裹著關心的保護。
三、團隊
在有限的空間里,裝著無限的熱乎氣
船上的氛圍比想象中熱鬧得多。雖然大家來自天南海北,但一到飯點,食堂里總是熱熱鬧鬧的。對我們,大家更是把“培養(yǎng)”刻在了日常里:前輩們輪著講經(jīng)驗;靠港時遇到復雜操作,師傅們總會喊“新來的過來看著”;甚至連寫報告的格式,都有人一筆一劃教。這種“不藏私”的熱乎氣,比船上的暖氣更讓人踏實。
四、三個月的答案
海教會我的,不只是航行
來之前總以為航海是“孤獨的冒險”,現(xiàn)在才懂,它更像一場“抱團的成長”。我們在搖晃的船艙里互相扶一把,在深夜的甲板上分享一包零食,在遇到難題時圍在一起想辦法——這些比任何技能都更珍貴。

大海依舊遼闊,但我不再覺得它遙遠。因為身邊這群人讓我知道,只要大家在一條船上,再大的浪,也能笑著闖過去。三個月航海記,是從暈船小白到漸入佳境的藍色成長日記。走在陸地上踩實地面的感覺很奇妙,但回頭看到停在港口的船,又會覺得那才是這三個月里最踏實的“落腳點”。
三個月的海上生活,教會我的不只是看海圖、認設備,更多的是在廣闊天地里,一群人互相扶持著往前走的力量。大海依舊遼闊,但心里的“方向”,好像越來越清晰。
